下列图中虚线内为今三明市行政区划范围。
秦朝秦朝统一六国以后,分五路大军南征百越,其中一路攻取东瓯(今浙江省一带)和闽越(今福建省一带)。
秦军击败闽越部落后,置闽中郡,治东冶县(位于今福州市城区)。但闽中远离中原难于统治,于是只废去闽越王的王号,仍由其继续统治闽中郡,秦朝未派官吏。
因此,秦朝只是名义上建立了闽中郡,实际上并未在闽中实施有效统治。
东吴秦汉长期以来,今三明市地区境内未有县级行政机构治所,一直到东吴时期。
东吴永安三年(公元年)析建安县地置将乐县,属建安郡管辖。这个将乐县就是今将乐县的前身,因此将乐县是今三明市地区最早成立的建制县。
相传东越已有将乐之名,曾筑苑于此。而根据明嘉靖《延平府志》记载:“县治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故名。”
隋朝隋朝统一后,这一带多了一个沙村县,即今沙县的前身。
沙村县南朝宋元嘉中置,治所位于今沙县古县村,属建安郡管辖。后改名为沙县,唐中和四年(公元年)迁治今址。
唐朝唐朝此时,今三明市地区分属建、福、汀三州,境内存在四县。将乐、沙县前文已述,均属建州管辖。
黄连县,即今宁化县的前身。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年)置,治黄连镇(今宁化县东),属汀州管辖。天宝元年(年)改名为宁化县,延续至今。
尤溪县,同今。唐开元二十九年(年)置县,治今址。以尤溪得名,属福州。
北宋北宋此时,今三明市地区分属南剑州、汀州、邵武军管辖。
南剑州管辖今三明市大部分地区,看着像是今三明市的前身。但其治所剑浦县在今南平市城区,和今南平市的关系更为紧密。
邵武军则管辖着今泰宁、建宁一带,汀州管辖着今明溪、清流、宁化一带。
元朝元朝的行政区划无大变化,只是汀州改为汀州路,南剑州改为延平路,邵武军改为邵武路。
明朝明朝的行政区划也无大变化,只是汀州路改为汀州府,延平路改为延平府,邵武路改为邵武府。
此时的今三明市地区存在沙县、尤溪、大田、归化(明溪前身)、宁化、清流、建宁、泰宁、将乐、永安等十县,已和当代的县级行政机构分布相差无几,只差今三明市城区。
清朝清朝基本延续明朝的行政区划。直到清雍正十二年(公元年)升永春县为直隶州,割泉州府之德化、延平府之大田属之,治永春县。
于是此时的今三明市地区被四分。
民国初国初北洋政府时期,今三明市地区又被三分。
今大田县一带属厦门道,明溪、宁化、清流一带属汀漳道,其余地区属建安道。另外,三元县就是在民国时设置的。
建国初上图为公元年底,还是分属三个不同的专区。
此外,年由三元、明溪两县合置三明县,治原三元县县城(今三明市三元区)。年析三明县城区设三明市(地级),三明市自此方成地市级行政单位。
当代接上文,后三明市又经历了降县级市,设置三明专区,改三明地区。直到年,再设地级市,撤销三明地区,逐渐成今日行政区划。
纵观三明市地区行政区划史,长期以来分属不同地区,本地没有诞生一个地市级的行政中心。
历史上,明溪、宁化、清流与龙岩一带关系紧密,大田与泉州一带关系紧密,泰宁、建宁与南平邵武一带关系紧密,还有很多区县与南平一带关系紧密。
建国后,像是强行拼凑成一个散装的三明市。笔者非福建人,妄猜一下,各区县市之间的认同归属感应该不是很高。
笔者已完结四川、广东、广西的各地市行政区划史,福建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