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暑气渐消,走进宁化县石壁镇溪背畲族村,大片油茶树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昔日的宁化饱受水土流失之苦,是我省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县之一。据年全省卫星遥感普查,宁化县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近五分之一。
年,宁化厚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杜秋生看中当地富含磷、钾等元素的紫色土,便在石壁镇陂下村、溪背村、江头村承包多亩荒山,种植油茶。然而,严重的水土流失让杜秋生至今后怕:“秃岭荒山中,一到下雨天,雨水直接冲刷着土地,各种作物顷刻间夹杂着紫色泥沙卷入河里,大家常常望山兴叹……”
“此山一无毛、二无皮、三无肉,只剩下光骨头。”这是本地常说的顺口溜。宁化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张运富说,“光骨头就是页岩,保水保肥能力极差,导致宁化水土流失治理成本是其他地方的3倍。”
不仅如此,宁化当时还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以薄弱的财力,破解水土流失治理难题?
经过深入调研思考,宁化创新举措,探索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公司运作、大户承包,土地流转、农户入股,单位包干、社会参与,全面封禁、分类治理,长效管护、惠及民生”的治理机制。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累计引导1.9亿元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水土流失治理,关键在于构建科学有效的防治体系。张运富还记得,当时干群携手,完善治理规划,探索出“鱼鳞坑+山边沟”“竹节沟+水保林”等五种模式,因地制宜配置水土保持林草、工程及农业技术措施,逐渐形成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
说起综合治理过程,杜秋生仍历历在目。县水土保持中心帮助厚德生态公司申请国家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项目,获得多万元资金补助和技术指导,协助改造坡耕地近亩,配套建设截排水沟和蓄水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荒山变成了茂盛的油茶林,亩产茶油40公斤以上,公司年产值达万元,还带动多名村民就业。”杜秋生欣慰地说。
经治理成功的地块,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山地涵养水源、截留降水能力明显增强,气候得到调节改善,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20多年来,宁化接力奋斗治理水土流失,全县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水土保持率从0年的80.85%提高至90.79%,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至约平方公里,减少面积超过一半。年12月,宁化县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记者徐文锦通讯员刘博文刘才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