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东南网记者张立庆摄
东南网5月27日讯(本网记者张立庆)27日,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牢记使命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三明:牢记重要嘱托建设“一区六城”),中共三明市委书记余红胜,中共三明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丘毅,中共三明市委常委、三明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吕国健,介绍三明“牢记重要嘱托建设‘一区六城’”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余红胜在会上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11次深入三明调研指导,作出了“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真扶贫、扶真贫”“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老干部”等重要指示要求;去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第12次深入三明考察,对三明老区苏区发展作出新的重要嘱托。一直以来,三明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重要嘱托,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工作理念,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明老区苏区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幸福。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三明和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市户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在全国率先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三明被列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去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3号),明确提出支持三明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今年3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实施《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三明革命老区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余红胜说,三明的工作成效具体体现在“六个一批”上:
取得了一批群众共享的发展成果。全市GDP从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近亿元,年均增长7.8%;人均GDP从5.46万元增加到11.89万元,年均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34万元、0.94万元增加到4.23万元、2.16万元,年均增长6.8%、9.7%。
办好了一批群众受益的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左右,全市学前教育公办率62.09%、普惠率94.64%,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6.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5张,人均期望寿命80.02岁,均居全省前列。群众出行条件不断改善,形成“城市有机场、市域有快铁、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探索了一批群众有感的改革做法。医改成为全国样板,“三医联动”、组建医保局等做法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被列为全国首个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医院出院患者满意度居全省第2位。林改保持全国领先,被列为首个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林票、碳票、国有林场改革等做法在全国推广,年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占总收入超过1/3。教育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创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培养、正向激励“三大机制”,成为全国12个、全省唯一的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基础教育质量居全省前列。
建成了一批群众满意的宜居工程。实施城乡“五大品质提升”项目,开展城市“五难”治理,完成“城市双修”全国试点任务,推进以“两区五新城”为核心的“大三明”中心城市建设,总结推广“”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年的52.3%提升到年的63.7%。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实现4个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78.88%,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创新了一批群众欢迎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了“周末早餐会”“居民夜谈会”一早一晚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打造“大爱三明”新时代精神文明新品牌,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连续三届获全国综治“长安杯”。
打造了一批群众点赞的党建品牌。创新“跨村联建、人才回引、居民夜谈会”基层党建三大品牌,建立个联村党组织,选聘名优秀人才返乡任职,开展夜谈活动1.3万余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9万余件。
组织实施六大行动打造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样板
去年9月,三明市召开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一区六城”奋斗目标,并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具体载体和行动,全力推进新发展阶段新三明建设。
余红胜表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三明的重大历史使命。三明市有责任、也有信心探索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努力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样板。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三明重点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扩大双向开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精神文明建设等6个方面走前头、作示范,扎实组织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创新驱动发展行动、城乡协调发展行动、合作交流促进行动、民生保障提升行动等六大行动实施红色文化传承行动。
发挥好优势加快“六城”建设
要突出发挥三明的人文历史、资源禀赋等优势,加快“六城”建设。一是加快建设魅力红色之城。发挥三明革命老区、中央苏区核心区的优势,繁荣发展红色文化,抓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等标志性项目建设,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加快建设新兴工业之城。发挥三明老工业基地优势,打好“大招商招好商”攻坚战役,加快海螺集团、华润集团、贝特瑞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见效,推动氟新材料、石墨(烯)、稀土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三明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科技转型。三是建设绿色生态之城。着力打好绿色经济发展攻坚战役,着力构建绿色产业、绿色创新、绿色消费、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绿色交易市场、绿色发展保障等“八大体系”,积极拓展“6+1”科技创新平台功能,打造全省绿色经济重要增长极。四是加快建设和谐文明之城。在巩固“满意在三明”基础上,打响“大爱三明”新时代精神文明新品牌,重点是推行周末早餐会、居民夜谈会“一早一晚”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加快建设改革创新之城。打好重点改革攻坚战役,发挥改革创新特别贡献奖导向作用,突出抓好林改、医改、教改等重点改革,统筹推进精神文明、生态环境治理等各领域改革,努力为全国全省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三明经验”。六是建设包容开放之城。在省外,积极深化京闽(三明)科技合作、沪闽(三明)文旅合作,在近年取得良好合作成效的基础上,持续抓好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和81个上海服务三明旅游发展项目落地;在省内,重点是加快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厦明火炬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积极融入福州都市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