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她入选“福建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被评为福建省总工会女职工标兵,三明市道德模范,但在众多“头衔”中,她最喜欢听到的,还是一句“黄妈妈”。
“亲爱的黄妈妈,我要结婚了,你放心吧。”
“亲爱的黄妈妈,我正式成为一名医生了,谢谢你让我坚持读下去。”
“黄妈妈,这个春节本该去看您,但孩子太小,等他大些……”
被称作“黄妈妈”的人,是福建省三明市国网明溪县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黄金凤。关节变形的手指、藏不住的白发,一条洗到抽丝的棉麻围巾,这就是大家对黄金凤的印象。在同事的眼中,黄金凤是一个节省得有点“抠门”的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她一直在默默做一件特殊的事——点亮了西部学子的求学希望之光。这一做,就是16年。
一封跨越公里的来信
年,也是这样一个阳春三月,黄金凤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中看到一个“格桑花西部助学”志愿者活动的短片,视频中孩子们瘦弱矮小,但大大的眼睛里是对世界的好奇,和学习的渴望。
彼时初为人母的黄金凤,越看鼻子越酸,心里发紧:“我看着他们住在那么破的地方,吃的根本看不出那是什么东西,我想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通过上网查询,她与该项目的志愿者取得联系,成功加入到捐资助学公益事业中去。作为一名县级供电公司普通职工,黄金凤的工资只有两三千块,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她来说,经济条件并不算十分富裕。
但她的每月助学款从未间断,每年花费在助学上的费用超过余元。年至今,她先后资助了16名贫困学生,大部分在青海玉树、西宁湟中、乐都等地,有4名顺利考上大学,还有的即将高考。
最初,身边亲友也曾劝说:“怕不是骗人的,别让钱打水漂了。”黄金凤在定期打款的同时,心中也难免忐忑。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第一封来自多公里外的来信。
写信的人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伊西求措。小姑娘在信中用稚嫩但端正的中文,一笔一划地写道:“祈愿您健康长寿,我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永远等着与您相见的日子——您再造的女儿。”
一朵永不凋谢的格桑花
“格桑花”,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美好和幸福”。
而黄金凤,她一直珍藏着一朵永不凋谢的格桑花,它被一针一线亲手勾画,做成色泽艳丽不会泛黄凋零的鞋垫,跨越数千公里送到黄金凤手上。
那是来自哪一位手工技艺高超的藏族老人,为了感谢远方的好心人对孙子求学之路的资助,亲手勾勒而成。熬灭了几盏油灯,又密密地缝进了多少爱与恩。
16年里,关爱始终在东部沿海与西北山区之间传递,书信与明信片厚度已经达到20厘米。还有黄金凤为即将小升初的孩子买的新书包和书籍、为女孩子们买的漂亮衣服、城市里孩子时兴的铅笔盒,她的孩子们也要有。
而孩子们也时刻惦记着他们的黄妈妈。考上了大学,有了手机,孩子们在信中获得了黄金凤的联系方式,从此开启了另一种更为快速便捷的交流。她们通过视频说自己的学校趣事,商量报什么专业、考什么学校。
信纸泛黄,手机换代,当年的小姑娘,也已经成为笑颜如花的新娘。黄金凤的16个孩子,有的成为医生、护士,而有的成为人民教师,回到家乡,像她的黄妈妈那样,将求学的希望,重新在大山里点亮。
一场以爱为名的接力传承
在母亲多年捐资助学的影响下,黄金凤的亲生女儿润玥也耳濡目染,从小就十分懂事。知道母亲省吃俭用,是为了让远方和她一样大的孩子们有书读,所以养成了攒零花钱的好习惯,还想要在暑假的时候,代替身有旧疾的妈妈,去见一见这些素未谋面的“兄弟姐妹们”。
黄金凤资助的首名贫困学子,后来也成为一名临床医学的在读生,他深深感激黄妈妈对他的关爱,从大学期间就利用课余时间做义工,当志愿者,把无私的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时光荏苒,一晃十余年过去,黄金凤的事迹也渐渐被朝夕相处的同事们知晓,国网明溪县供电公司的女工们敬佩之余,也纷纷身体力行加入到公益事业中去,有的捐资,有的选择出力,劝回了一个又一个放弃学业的乡村女孩,也带动了一片女职工的爱心接力传承。
截止年,国网明溪县供电公司共有7名职工加入爱心助学项目,累计帮助29人,为困难学子申请助学补贴6万余元。(蔡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