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弹锐评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的基石

“明品入沪”高效对接,优质农特产品走进上海。据媒体报道,截至6月25日,已有多款三明农特产品登陆上海“百县百品”等25个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通心白莲、永安黄椒、熏鸭等39款特产摆放在上海西郊国际消费帮扶馆三明专区;三明市农林集团在上海设立鲜笋档口、举办社区推介会,销售鲜笋.2吨,销售额达.5万元;三明五香卷等预制菜产品进入上海社区团购……这些举措,不仅让三明的土特产走上上海市民的餐桌,也借上海这个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走出农田、走向世界。在“沪明合作”打开局面的同时,如何让三明土特产抓住机遇,擦亮招牌,打开市场,真正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基石?笔者认为,要从土特产的本身属性入手,在“土”“特”“产”三个方面深入挖掘内涵、彰显特色、做大产业。土特产的“土”,是产业的根基。一方面是大地的恩赐,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根脉;另一方面是文化的传承,体现了人文环境的根脉。要彰显土特产“土”的属性,就要充分把握地理环境的自然根脉,挖掘历史形成的文化根脉,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清流豆腐皮为例,据《嘉靖道光·清流县志》记载,清流县嵩溪镇的豆腐皮与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有关,其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在嵩溪镇元山村,清代期间巫氏祖先,通过反复实践,掌握了豆腐皮的制作精髓。年6月,“嵩溪豆腐皮”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今,豆腐皮已成为清流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主导产业。土特产的“特”,是产业的特色。当前,传统的单一化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为此,要从品种、品质、品牌入手,突出产业自身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靠品种争先取胜、靠品质增产增收、靠品牌赢得先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很多农特产品的发展史,既是一部生产技术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特色品牌的发展史。比如,明溪县盖洋镇温庄村的稻米,早在年就被誉为“贡米”。近年来,当地从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突出自身特色,从“卖产品”到“卖品牌”,提升了温庄贡米的品牌价值,让品牌的溢价增加农民收入。土特产的“产”,是产业的延伸。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变化,产业的延伸至关重要。要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17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