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古人生活经验的总结,其涵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识人看人、为人处世、修身齐家、天气变化等各个方面。
说到天气变化就不得不提我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小时候课本上学过的节气歌如今还在脑海中不断回响。小时候觉得这就类似于过去的民谣,长大之后才发现,这都是过去的农民奉为准则的东西。
人们用二十四节气来大致记录时间的变化,然后根据大致的时间推测出适合播种各类农作物的时间。
因为农作物只有在合适的时间种植,再加上合适的天气,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收成。由此可见,天气的变化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人们结合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因素,总结出了很多相关的俗语,大部分都是和节气有关,或者是和天气变化有关。
现在很多农村地区依旧在使用这些俗语,这些俗语对他们依旧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如今芒种将至,很多和芒种相关的俗语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口中。
比如“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们很害怕在芒种时节遇上打雷下雨,在夏至时节遇上刮大风,为啥怕呢?
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有依据的,并非是古人单纯的根据个人喜好所得出来的规律。下面大家就一起看看这句俗语背后的深意,以及古人这样认为的原因吧。
一、“芒种怕雷公”
在庄稼人眼中,风和日丽的天气最适合收获农作物,而艳阳高照的日子最适合晾晒农作物。即便是在三伏天气,人们也很害怕丰收的时候下雨。
这样不仅会增加收割粮食的速度,还会浪费很多粮食。而“芒种怕雷公”就和这样的思想有关,因为芒种时节正是收割小麦的时间段。
芒种的时候大家基本都在抢收麦子,之所以说抢,就是因为大家很害怕变天。而打雷就是下雨的预兆,并且这样的大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
若是成熟的麦穗不能及时收割,遇上下雨天麦粒就会被打落在泥土之中,这就会导致小麦减产。
丰收时节大家只有将粮食收回家中才会安心,若是在地里一天就会多担心一天,因为说不定第二天就会下雨。这对于过去的农民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毕竟一家人都等着地里面的庄稼过日子。
五月份的天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很可能遇上那种阴雨连绵的天气。
所以大家都会在小麦成熟之后及时收割麦穗,防止遇上下雨天造成小麦减产,即便是现在的农村地区也是如此。
但是现在人们有高科技的天气预报,能够准确预测到什么时候会下雨,所以也不用太过担心什么时候会突然下雨,从而合理安排自己的劳作时间。
二、“夏至怕北风”
后半句的意思就是人们很害怕夏至之后的北风,因为南方的天气比较温和,就连下雨也都是小雨。
可若是夏至之后遇到北风,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倾盆大雨,这就会导致地里的庄稼受到影响。很可能还没有成熟就会被暴雨浇倒,从而造成粮食的减产。
北方地区其实很少下雨,但是一下起来就基本上是暴雨,尤其是靠海比较近的城市。还有可能会迎来台风,一天下来能够刮倒不少大树。
笔者上大学的时候在北方城市,每次下雨基本上都会刮断几棵小树,看上去也很是可惜。而北方的农民也很怕遇到这样的天气,因为大风很有可能将庄稼苗毁坏。
去年东北地区曾遭遇过几场台风,庄稼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恰逢玉米即将成熟但是尚未成熟的时间。很多玉米杆都被刮倒在地里,这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们的负担。
若是玉米不被刮倒,人们可以采用机器收割,若是被刮倒之后便只能采用人工收割。并且东北一带每家每户种地的数量都不少,光是靠一家人的力量,完全不可能将其粮食全部弄回家。
结语
这句俗语虽说是讲过去人们的生活,看起来似乎跟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尤其是现在很多人其实都已经脱离了农村,甚至有人都没有去过农村。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所以通过这些俗语背后的原理,了解农民的生活,能够使得大家有意识的节约粮食。一粥一饭,当思之不易,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应该节约粮食,父母更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节约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