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清流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31个贫困村,23个贫困空壳村,3个市级重点贫困乡,走出贫困是革命老区清流县一直以来的现实追求,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清流县凝心聚力,完善举措,通过探索、创新、总结出了“3+9”扶贫模式,全力打通脱贫“造血”大动脉,稳定有效地帮助贫困户、贫困村摘帽脱贫。
清流县是革命老区县、福建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清流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一系列精准扶贫重大决策部署,围绕“3+9”模式,即资源开发、股份合作、项目带动等3类贫困村(空壳村)增收模式,建立光伏扶贫、搬迁扶贫、带创孵化基地、电商扶贫、三加三带、兜底保障、金融扶贫、家门口就业、资金折股量化等9种帮扶模式“菜单”,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高位推进一线走访
近日,清流县处级领导带头带上脱贫清单,深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开展大走访,通过察住房、看饮水、看兑现、算收入、讲政策、查“两本手册”填写等,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进一步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评估巩固脱贫措施成效,进一步明确稳收入方向,促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这是清流县聚焦退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通过领导带头,层层传导压力,全面落实党委政府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工作的一次生动实践。
通过带清单,大走访,全县已落实帮扶措施条,户均2.7条。
同时,制定印发《清流县年扶贫工作考评方案》、《关于下达年市精准脱贫成效考评任务分解的通知》,将考评结果列入年度县委、县政府绩效考评,对考评前六名的,由县委、县政府进行表彰奖励,考评得分低于80分的,乡镇主要领导、分管扶贫工作领导,挂包村县直部门主要领导不得评先评优,低于75分的,乡镇党委、政府,挂包村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向县委、县政府作出书面说明。
严格按照一户一档案、一户一帮扶、一户一项目、一户一走访、一户一兑现的工作机制,县处级领导、县直部门主要领导、乡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两委人与户贫困户建立帮扶扶贫机制。
目前,全县共有个贫困人口已实现脱贫。
搬迁扶贫住有所居
“我是铁石村人,原来住的是木头旧房子,透风,碰上雨天还漏雨,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我才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搬进新房不到一年的国定贫困户吴光进一脸的幸福。
他的新房在沙芜乡九龙新村安置点,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属中央库区移民资金、造福工程百户点项目,规划建设用地38亩,安置沙芜乡铁石、上坪、新矶、洞口4个村避险解困帮扶对象78户人。目前,一期项目已完工,78户安置对象已全部入住新居。
近年来,清流县紧紧围绕扶贫改革试验区的任务开展工作,特别 对于异地搬迁,该县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方式,加大不适宜居住的贫困村、贫困户异地搬迁扶持力度,统筹规划引导边远山区、生活条件差的低收入农户实行异地搬迁。切实把异地搬迁与抗灾避险、农房改造集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快推进搬迁步伐。
同时,通过产业聚集,发展“短、平、快”项目,拓宽搬迁农民增收路子,真正实现搬迁农民增收致富,点亮贫困群众生活新希望,真正使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
目前,已实施异地搬迁户人(其中国定59户人、省定29户人)。落实嵩口高坑村、沙芜铁石新村等10个集中安置区,共安置户人,极大地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拓宽了农户的致富渠道,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他们的生存问题,促进贫困山区群众实现住有所居。
带创孵化生活有盼
舒金富是红色苏区清流县林畲乡石忠村村民,家里有4口人,父亲常年卧病在床,以前一直靠打零工为生,年收入只有一万多元,“日子越过越没奔头”。
年,闽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扶贫轮训基地,供贫困户实践学习种植,企业负责全包。
“听说这叫‘基地孵化’模式,我们贫困户没有技术,没有资金,这种扶贫模式真的帮了我的大忙。”舒金富说,通过在孵化基地学技术、赚工资,积累之后再通过贷款,开始种起自己的花卉基地。
舒金富的花卉基地现在已经一步步扩建到了8亩地,“被扶上马”的他一年有了近20万元的收入。尝到甜头的他,打算明年再扩种5亩,目前,棚已经搭好。
几年来,闽晖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共带动林畲乡多户农户种植鲜切花。
除了花卉之外,清流县的产业优势还包括:苗木、清流溪鱼、肉羊、油茶、豆腐皮、茶业、烟叶、紫甘薯、花生等特色农业,以此为带动点,初步形成了以特色产业带动全县扶贫工作的发展格局,大力提升了扶贫对象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促进已就业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意愿而未就业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努力实现“创业就业一人,致富一户”。
下一步,还将计划扶持5个贫困(空壳)村各建设一座2条生产线的村级豆腐皮加工坊,15户贫困户建设小型豆腐皮加工作坊;计划扶持5个贫困(空壳)村种植20亩以上花卉,对连片面种植3亩以上花卉的贫困户进行扶持;对连片面种植3亩以上花生的贫困户进行扶持。
量化折股温暖如光
“入股的钱不用自己掏,每个季度还可以分红。”刚领完分红的里田乡洋庄村贫困户吕铭津激动地说。去年,他通过小额信贷扶贫投资5万元,入股光伏扶贫项目,按季度分红,一年下来可以分红多元。
这是清流县开展光伏扶贫工作的生动实例。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展开,清流县充分利用光资源丰富、土地利用成本低、电力输出方便等优势,聚集光伏产业扶持政策,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建设,鼓励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参与光伏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精准扶贫”。
目前,清流县已在林畲镇、里田乡、赖坊镇3个市级贫困乡(镇)建成乡级分布式光伏电站千瓦;在田源、嵩溪等其他乡镇49个贫困(空壳)村各建一座装机容量为30千瓦的分布式村级电站;在符合建设条件的户贫困户各建设一座6.7千瓦户用光伏电站。
现如今,乡、村、户光伏电站均已并网发电,预计村级电站每年可增收4—5万元,户用电站每年可增收元。
带资入股方面,林畲镇的孙坊村将三明市国家扶贫改革实验区建设专项资金30万元投入到本地企业怡达农业公司,开展扶贫家门口就业工程项目,用于文心兰种植基地,怡达农业公司用价值35万元15号智能温室大棚作抵押,村委会每年按10%以上的比例参与分红。
年孙坊村获得企业分红3万元,贫困户分得扶贫资金0元,其余资金用于村里贫困项目。
贫困村、贫困户以定额贷款入股相关企业和合作社,每年固定参与分红,这种带资入股份模式,现有参与项目7个,解决贫困家庭人口就近就业55人,增加贫困户收入人均达元。
(本报清流记者站吴火招杨颖巫建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