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洋庄村位于里田乡西南部,现有3个自然村,分别为洋背、杨坊、桥头;有5个村民小组,户人。全村总面积约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亩、林地面积约亩。村民收入大多以种植烤烟、水稻和劳务输出为主。洋庄村素来以“生态宜居”为名片,是革命老区基点村、省级生态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年以来,洋庄村始终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建设垃圾分类试点村,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余次,立面改造约平米,拆除废弃农房6幢;以盘活资源为导向,投入19万余元建设红色苏区清风馆;以农房整治为载体,先后投资18万元,打造12处独具特色的3D农耕彩绘墙,大力推进了一个“有山、有水、有乡愁”的美丽幸福生态村建设。
一、以行动为基,优化乡村环境。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行动,加强洋庄村人居环境建设,在优化洋庄村环境上久久为功。对于村庄美化的改造中,陆续投入资金多万元。完善和修复了村里的基础水利设施,实现了村里的自来水提质增量,方便了村民灌溉农田;全村完成了民宅斜屋面改造42户,立面改造约平米,拆除了废弃农房6幢和违章搭建8处;新建完成一个村标公园,改造了一个古树公园、在污水潭种上了荷花,将污水塘变为荷花塘;新建设停车场3个、垃圾池5个,聘请保洁员4名。除此之外投入15万余元在全县率先实现鸡鸭集中圈养65户,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余次。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而且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和改进村容村貌,做到了乡村环境宜居。在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改造过程中洋庄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的示范作用,落细落实党员联户、走访群众等工作,带头以上率下抓实干。以行动诠释着基层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二、以思考为底,盘活地方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要求。一方面,洋庄村积极发展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夯实传统农业基础,实现现代化农业,现有文达农机专业合作社、仁智种粮专业合作社以及村级豆腐皮厂一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均已完成,极大的夯实了农业基础,向着农业现代化进军。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活沉睡资源,创造地方经济“红色+旅游”的新经济增长点。对于地方上有着“红色资源”的东岳庙,利用旁边的闲置房屋,投入19万元来建造红色苏区清风馆,在其中融入红色基因、本地家风家训,并通过物品、图文、讲红色故事等多种形式,开发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既丰富了乡村文化,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而对于源远流长的地方资源古树公园,对其进行升级改造,使其中绿色资源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积极改造老旧房屋建设开发民俗特点和乡村特色农家乐。一幅背靠山林、绿树环绕,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水画跃然纸上。在庭院中还摆放着苍翠奇特的盆景和老旧的农耕器具。在这里,旅客在这里可以真正体验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
三、以创新为核,激活乡村治理。对于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建立乡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里田乡洋庄村一直坚持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创新乡村治理方式,为此,洋庄村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洋庄村乡村振兴农户积分制度》,并取得了全体村民同意。每年年初村两委向每户农户收取60元保洁费,用于购买积分兑换的生活用品。每户基础分值为分,采取动态化增减。其中,“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4个方面进行每年一评,共40分;“生态文明”方面,人居环境积分制由村两委对参与农户每季度15分一评,共60分。村民可以用积分来兑换生活物品,激发了村民极大的热情。(清流县委乡村振兴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