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做预报战台风这个气象人一干就

北京青春痘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8820.html

钮叙凯

情定气象四十载

从年参军成为新中国一名气象兵,钮叙凯开始与气象结缘,先后在江苏、上海、福建从事天气预报业务及管理工作。

在长达43年的职业生涯中,钮叙凯长期处于业务一线,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气象事业的整个发展历程,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中,多次组织“会战”。此外,钮叙凯积极推进基层台站改革,重视农业气象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解决职工职称评定和住房问题,为福建气象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支援福建初到三都澳

年,18岁的钮叙凯在上海参军后,被派去学习气象专业。年7月,钮叙凯从上海调往福建军区司令部气象科三都澳气象站工作。

钮叙凯到三都澳气象站的时候,全站约有二十多人,大部分是自己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来的。三都澳是新建站,有地面观测组、预报组、机要组、通信组四个部分。岛上只有一个通信发报台,用于发报以及和总部联系。

钮叙凯是有过一年预报经验的“老预报员”,另一名预报员兼副站长是梁学文。虽然都是刚参加工作,但他们都非常用心地在这块预报的处女地上耕耘,每天自绘地面图,并抄报中央气象台地面图和素描图,练习做预报,积累经验。

三都澳

三都澳气象站不仅环境艰苦、工作辛苦,而且生活异常清苦。建站初期,岛上只有一条小街,可以去购买一些生活物品。虽说鱼肉不缺,但蔬菜却是稀罕物,需要租小船到宁德购买。遇上大风,站上连续几天吃不上青菜是常有的事。站上连一台收音机都没有,文化生活十分单调枯燥。最可怕的是,岛上没有诊所,气象站里没有任何药品,连一支体温计也没有。

在岛上,气象站文体活动搞得好,军地、军民关系相当融洽。气象站工作人员除了完成自身的业务外,还兼有保卫海岛、协助地方维持治安的重任。

不过,三都澳气象站的预报组存在时间很短。年2月,三都澳气象站从事预报工作的部分人员被抽调出来,由梁学文带领组建福建军区水兵师流动气象台,为水兵师服务。钮叙凯就是其中一员。福建临海,当时只有一个水兵师,下设一个流动气象台。年,钮叙凯任流动气象台预报组负责人。当年8月的一次军事行动中,流动气象台为水兵师完成剿匪任务提供了充分的气象保障。

华东军区空军气象处气象训练队预辅班年留影

(四排左一为钮叙凯)

迎战台风率先建设雷达站

从年1月1日起,福建军区情报处气象科及其下属单位转归地方建制,水兵师流动气象台也由军队供给制转为地方底薪制。年6月,钮叙凯从水兵师流动气象台调到福州气象台(年改为福州海洋气象台,年改为福建省气象台)担任预报股副股长,主持预报工作。

年8月23日,号台风在厦门登陆,最大风速达60米/秒,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钮叙凯参加了台风路径预报讨论。起初,预报员认为,台风将在汕头登陆。可是,台风却没有“听话”,而是一路向北,并在台湾海峡加强为超强台风。加之受东风波叠加的影响,该台风靠近近海时迅速加强,并在东风波后部偏南气流的引导下加速北移,最终在厦门登陆。台湾海峡沿海缺乏气象资料,福建省内通信手段落后,美国和台湾地区对气象资料实行封锁,要准确预报海上台风活动,难度相当大。

老福州

号台风刚过,两天后,西北太平洋上又生成了一个台风。8月25日下午,钮叙凯和其他人员正在讨论台风情况。突然,福建军区司令员兼省委第一书记叶飞同志来到了预报室,问:“这次台风你们有没有预报、有没有汇报?”钮叙凯回答:“发了警报,并通过省人民广播电台向公众发布,也向省委办公厅和军区情报处、作战处及有关单位送了书面材料。”

会上,省气象局领导重点汇报了福建沿海缺乏探测手段,缺少海上资料,而国外用雷达可以探测台风的情况。会后,省委指示省邮电局,给省气象台配备代号为“调度”的特种长途电话,其等级仅次于军政首长的长途电话。

8月25日下午,台风距离福建还有多公里,编为号。次日,号台风升级,中心最大风速达米/秒。在省气象局局长顾鲁、技术主任汪国瑷的带领下,钮叙凯和预报组全体成员连续奋战三天三夜,每小时广播一次,收集资料、讨论预报结论、写广播稿、审稿,还要接大量的咨询电话,许多预报员声音都哑了。当时正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省委特批供应省气象台一些食品,食堂煮了一大锅面条作为夜班人员的夜宵。

福建

8月30日,号台风在惠安登陆,大家才松了一口气。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这次台风的预报服务工作十分满意,又特批一些罐头慰问省气象台干部职工。

考虑到福建是台风、暴雨灾害频繁发生、受影响严重的省份,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专门拨给省气象局10万美元外汇,购买两台英国德卡41型3公分船用导航雷达。年5月1日,福建在全国率先建成气象雷达站,一部德卡41型固定式雷达在乌山投入使用;另外一部则每年6-9月台风高发期在东山岛承担监测任务。气象雷达站的投入使用,为天气预报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监测工具。从此,雷达技术被引进天气预报领域,尤其是台风路径监测与暴雨跟踪预报。

福建省气象台工作人员年9月合影(二排左五为钮叙凯)

服务农业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为了克服粮食短缺难题,福建省委、省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参加闽东沿海渔业生产大战。海上渔业捕捞受天气影响很大,钮叙凯赴霞浦县三沙镇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生产大战。专业气象台设在避风港的岸边,钮叙凯成为三沙专业气象台与渔业生产指挥部之间的联络员。

上世纪70年代,每年冬春渔汛期间,钮叙凯都要安排预报员、填图员、报务员组成流动气象台,到浙江舟山渔场、嵊泗渔场,为福建人民入浙生产开展海上天气预报服务。

年至年,钮叙凯任福建省农业局水文气象组负责人。年,福建省出现严重的倒春寒天气,从2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3月底,全省大部温度都在12℃以下。当时,恰逢全省推广早稻新品种,大规模实行农业“三改”,早稻播种的时间比往年提前。提前播种,又遇到了严重的倒春寒天气,全省早稻严重烂秧。

此时,钮叙凯正在省农业局政工组工作。一天,省农业局核心领导小组成员向钮叙凯了解倒春寒天气的预报情况。此后,钮叙凯每天往返于省农业局和气象站之间,了解倒春寒预报技术方面的问题,直到年底。

20世纪70年代钮叙凯在福建省明溪县参加全省暴雨会议

(左二为钮叙凯)

年,钮叙凯的爱人和孩子下放到了浦城农村接受再教育,钮叙凯孤身一人留在省农业局工作。爱人下放在浦城,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孩子不仅上学困难,生活上也比较艰苦。钮叙凯向领导递送了两份报告,其中一份报告申请下放浦城农村劳动,接受再教育。这份报告得到批准,但是却没有安排他到农村与家人团聚,而是在年调到浦城气象站当站长。看到浦城站严重缺编,钮叙凯申请就地招工解决问题。在补充人员后,钮叙凯着手解决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带领职工在站内养猪、种地,解决了当时生活中的困难。

组织“会战”攻克近海台风预报难题

年9月,钮叙凯被调回福建省气象局,任省气象台副台长。年7月3日,号台风登陆厦门,风力超过12级,沿海各县出现特大暴雨。号台风在太平洋东面生成,到近海后迅速发展壮大。由于近海台风资料不多,加之台风在近海移速较快,福建省多地受灾。

为了攻克近海台风不能及时预报的难题,在号台风之后,钮叙凯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近海台风“会战”,和浙江省气象台组成一个协作课题小组。小组把近海台风(发生在西经度以西的台风)作为案例,组织沿海气象台站进行“会战”。

年6月26日,福建省气象台在全国率先接收了美国第一代业务气象卫星“艾萨”(ESSEA)的云图。从此,卫星云图成为天气预报不可或缺的信息源,卫星云图分析也成为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钮叙凯还组织了福建省暴雨的特殊“会战”,成立了预报改革办公室。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地方气象部门多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研讨天气状况,参会人员分享各自的预报经验。当时,“会战”主要围绕“三寒”天气是否出现、出现的时段以及强度等展开。一般情况下,每年6月沿海省份会交流台风预报成果。

年至年,福建气象部门参加了国际台风业务试验(TOPEX),每年7月15日至10月15日为试验期。福建全省所有的地面观测站、高空探测站和雷达站参加了历时3年的台风业务试验,地面观测站和雷达站针对台风开展每小时一次的加密观测,高空探测每天增加两次,为福建研究近海台风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复杂路径预报,探索登陆台风的结构和暴雨预报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探测资料。

3年台风业务试验时间长、任务重,作为省气象台副台长,钮叙凯和相关业务人员一道,在保证日常观测、预报等工作正常运行的同时,及时、准确地提供每一份观测资料,为台风业务试验作出了贡献。

早在年7月,福建全面开展了补充天气预报服务。钮叙凯作为当时预报组的负责人,积极参与福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经过5年努力,福建省建立了一套大、中、小配套的天气学中期天气预报方法,受到中央气象局领导的肯定。当时,其他省份兄弟单位派人到福建考察这一预报方法。年,第一期《气象通讯》大力推荐福建的预报方法。

心系同胞开启台海天气预报服务

福建省最南端的漳州,与台湾岛、厦门隔海相望

年8月14日,第9号强台风袭击台湾。周恩来总理批示,要将台风预报告知台湾同胞,以防范台风袭击。从此,福建省气象台拉开了大陆向台湾同胞发布台风、大风警报的序幕。

为保障台湾渔民海上生产安全,年,福建省气象台每天通过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广播四次台湾海峡地区天气预报,前线电台和省电台各广播两次(重大灾害性天气增播),每天广播时间由省气象局和两个电台商定,广播内容包括晴、雨、阴、风向、风力等。

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天气预报不仅成为海峡两岸渔民安排生产活动的依据,也成为两岸同胞互通骨肉之情的纽带。时任省气象台副台长钮叙凯,除了负责福建地区日常天气预报外,还组织了台湾海峡地区天气预报的准备工作。福建省气象台增设台湾海峡地区天气预报组,负责提供每天两次天气预报内容。

为克服海峡气象资料短缺的难题,省气象台组织人员深入海区调查,广泛收集台湾海峡地区气象资料,写出了十多份台湾海峡地区天气气候调查报告。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监制:段昊书

图文来源:中国气象局气象史料挖掘与研究工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40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