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虽已过秋分时节,“秋老虎”在福建不少地方仍有余威。绿树成荫、绿水环绕的小山村——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就成了不少游客躲避“秋老虎”的好去处。
走进村口,“沙县小吃第一村”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昭示着这个小山村的别样骄傲。
俞邦村是革命老区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辖4个自然村,共户人。20多年来,沙县特色小吃业的发展与近年来乡村旅游的蓄力,为俞邦村打下了厚实基础。今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俞邦村考察,为小山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小吃村到旅游村,俞邦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探索,从一个侧面呈现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独特作用。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俞邦村村貌
“沙县小吃第一村”的新景象
“今年到目前为止,俞邦村游客数量大约18万,尤其在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每天平均游客量增至千人左右。”9月15日,沙县区夏茂镇人大主席、俞邦村挂村干部吕辉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往年俞邦村的旅游不温不火,每年4万人左右,自从总书记考察后,游客量暴涨,仅清明小长假3天就达1.2万多人,“五一”期间日游客量更是突破万人。
与游客量日益攀升相对应的是,俞邦村的文旅建设项目全面铺开。
走进俞邦村,焕然一新的面貌、不断新建的各类旅游场让人流连忘返。村前的龙峰溪绿水潺潺宛如飘带,经河道与绿道提升龙凤桥周边景观后,更显迷人景象。村头的古樟树距今余年,经过一番精心打扮和保护,与正在铺装屋面防水瓦片、即将收尾的村史馆,一同讲述着由北宋而来的俞邦古村悠久的历史。
崭新落成的念恩亭,长廊里的半边美人靠成为游客最惬意的休憩点;小吃馆对面樟树下的纳凉平台,成为人们避暑攀谈的好去处。
“截至8月29日,俞邦村26个应急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15个,正在实施项目10个、正在设计项目1个。”俞邦村党支部书记俞和法盘算起一个个新项目,难掩激动。
不吃沙县小吃,不算到俞邦。对许多游客来说,来俞邦村就是冲着寻根追味小吃街里的沙县小吃而来。
寻根追味小吃街于年开街,有15家由俞邦村民开办的沙县小吃店。
游客量的攀升,直接体现在村民的账本上。
俞邦村成为网红村,寻根追味小吃街也成为网红打卡点,店主们每天的收入很是可观。
火红的热度延伸到了小吃街外,与寻根追味小吃街相临,张春娣与女儿俞秋萍一起经营的夏茂粽子、豆腐丸店,生意也较以往大幅改善。
“托总书记的福,我们日子越过越好了,有了闲钱能带孩子们去看看世界。”俞金珠感慨。
从小吃村到旅游村
年沙县小吃制作技艺入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了让帮扶小吃店主提升制作技艺水平,非遗传承人罗婵玉从今年开始常驻俞邦村寻根追味小吃街,向顾客展示沙县小吃传统技艺。如今,村里的小吃店增加到23家,有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也返乡创业。像俞金珠过去曾到很多地方创业,如今却可以在家门口开店。帮儿子带小孩、享受四代同堂天伦之乐的村民,在俞邦村并不少见。
游客增加后,村集体经营的特产店生意也红火起来,保守估计可增收5万元。
随着俞邦村沙县小吃业不断壮大,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带领第一批村民外出开沙县小吃店的老支书俞广清,早已成为村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担任村支书带动村民致富后,俞广清现在又办起了夏茂益鑫农业合作社,帮助外出创业的村民们集中种植农田。
第一代沙县小吃创业者曹承淦转型吃起了旅游饭。年,他成立三明有承龙旅游有限公司,开展研学团建,创立劳动研学教育基地,办起帐篷节,每逢节假日能吸引几万人到村里旅游。这个当年经常要借米下锅、全村最穷的贫困户里走出的穷小子,21年前拿着元当盘缠,从福州学艺,然后到厦门开沙县小吃店,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青年代表。
“20多年来,沙县小吃的兴旺让俞邦村从典型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凤凰村。”俞邦村村主任张昌松介绍,全村户人,外出经营沙县小吃的人,占全村劳动人口的88%。年,村财政收入1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2.35万元,小吃业主年人均收入达10万余元。
▲俞邦村一隅
文旅赋能,未来可期
今年7月,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福建省下派新一批驻村书记,福建日报社的苏启任被派驻俞邦村第一书记后,对俞邦村的小吃名片、文化名片、生态名片、和谐名片四大名片进行系统深入的挖掘梳理。
俞邦村历史文化悠久,这里人的先祖俞肇官居户部尚书,村口的千年古樟树曾是俞肇读书处,尚书文化影响深远。
作为革命老区村,俞邦村红色印记众多,是年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成立时的重要活动地,也是松林乡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基点村以及游击队活动地。
俞邦村林地面积有亩,近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旅游金牌村、“绿盈乡村”等称号。
丰厚的文旅资源为俞邦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地通过深入挖掘“沙县小吃第一村”品牌优势,突出产业融合,延伸打造沙县小吃原材料特色种植基地,做优“寻根追味”特色乡村游,全力争创“沙县小吃第一村”3A级旅游景区、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通过文旅引领俞邦村全面乡村振兴。
苏启任介绍,村里正发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年返乡通过小吃创业,引进制作技艺高、产品质量好的小吃业主入驻,推动门店转型升级;加强对“寻根追味”小吃摊点的监督指导,提升小吃品质和产业规模档次,提升小吃街整体风貌,打造“寻根追味”品牌小吃。他们还将制定进一步提升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通过29项具体举措,推动沙县小吃这项特色富民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当地以俞邦村为核心,制定夏茂“半日游”“一日游”旅游方案,打造“稻香茶暖,小吃源乡”示范线以及俞邦村、红边茶文化产业园等为重要节点的精品旅游线路。当地还引入第三方旅游公司,推出集小吃体验、红色研学、民俗展示、生态康养、茶艺互动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线路。
下一步,俞邦将围绕“重走总书记调研路线、小吃寻根追味、闽西北第一抹红”核心特色,发挥“沙县小吃第一村”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以“总书记来到咱们村”为主题,挖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尚书文化内涵,打造网红打卡点、乡村生态民宿、特色乡村夜景;开发“小吃源乡,寻根追味”“第一抹红,初心闪耀”等系列文创产品,延伸建设“吃住行游购娱”,深化各环节消费节点,丰富旅游业态,全力争创“沙县小吃第一村”3A级旅游景区。
“我们将按照国家级旅游景区标准,将俞邦村逐步打造成乡村文旅综合体验目的地、沙县小吃文化第一传承地、国民幸福味道的溯源地,着力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沙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靖宇表示,将通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引领,深度挖掘小吃文化、耕读文化、森林生态文化等核心要素,以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为导向,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年9月27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文旅赋能,“沙县小吃第一村”蒸蒸日上》
↓↓↓↓↓↓↓↓↓
责编:张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