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守护如斯温暖如光
——莆田民生发展这十年
俯瞰莆田城区。丛文俊摄
仙游县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工作人员在推介就业岗位。(资料图片)
新落成的秀屿区实验小学城东校区(资料图片)
仙游举办乡村十音八乐比赛。张力摄
志愿者为荔城区拱辰街道荔浦社区老人理发。吴艳艳摄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莆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抓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各方面工作,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表示,要做好民生保障,滚动实施教育、健康、生活惠民三大民生工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幼有所育学有所长
十年来,莆田市在校生人数达56.89万,增加学位16万个;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63%;
全市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2.04%,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62.50%,均居全省前列。
……
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莆田教育实实在在的变化。
十年前教师授课,一根粉笔一张嘴;如今,教育信息化建设铺开,乡村小学课堂也有了“科技感”。这是秀屿区平海第一中心小学教师陈风光最切身的感受,“室内配备相关设施、环境创设美观,教室能育人、墙壁能说话,‘班班通’设备让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堂有机融合,老师教得轻松,孩子也学得轻松”。
地处沿海农村的秀屿区是名副其实的“后进生”。多年来,该区倾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拿出高铁新城片区优质地段办教育,吸引一大批名校、强校落地,与此同时,探索“总校+分校区”、教育集团化、“特色强校”等办学模式,“科教兴区”之路越走越宽,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
在莆田,优质教育不断扩容。数据显示,今年,全市将按序时推进98个教育类项目建设,年内有望新增幼儿园学位个、中小学学位2万个。
校园内涵日益丰富。近年来,莆田市率先启动学校美育改革,推动6个“40所”美育特色校创建,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美育品牌;校园体育硕果累累,89所学校获批全国、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书香校园、智慧阅读”花开遍地,莆田成为国内首个以市域为单位整体推进校园阅读的地区。
壮有所为事有所办
“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在母校任职。”24岁的梁建强出生于三明市明溪县一个困难家庭,今年7月份毕业后,就职于莆田学院后勤处。
毕业季前夕,市人社部门“送岗留才进校园”专项行动走进莆田学院,一大波引才留才政策红利让梁建强心动不已。莆田学院晒出的一批管理岗位摆在梁建强面前,他当即报名应聘,并成功上岗。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莆田市大学生“十百千”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百校莆籍学子“雁归工程”等活动接力开启,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超市”,推送政策、岗位、人才需求、技术需求清单,让岗位信息触手可及;通过政策扶持、就业援助、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三合一”,今年共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在聘公益性岗位个。
数据显示,十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1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54万人。十年来,累计支出各类稳岗补贴2.3亿元;发放高校生创业担保贷款4.7亿元;累计新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达2.1万人,带动6.93万人实现就业……一系列社保政策让广大企业“松口气”,为就业人群“加把劲”。
“现在办理退休实在方便,只要一趟,在一个窗口就把医社保退休和公积金提取一次性办了。”近日,莆田协丰鞋业职工黄立青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退休手续,确认了自己的选办内容,将材料提交至窗口,后续均由工作人员一站式办理。
公共服务直接关系公众幸福感、满意度。近年来,莆田市人社部门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梳理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就业、养老等12个事项,推出“一件事”集成服务套餐,取消申报材料项,压缩办理时限个工作日,减少办理环节项;“一趟不用跑”事项达96%,“全程网办”事项达84%,即办件事项达70%,累计办理“一件事”套餐48.89万件。
老有所养困有所扶
早上打场球,下午练合唱,天天有课程,月月有节目。在涵江区涵东街道顶铺社区“长者之家”,平方米的大平层内,设置了舞蹈室、音乐室、书法室、健身区、休息室、长者食堂等,日均有五六十名老人在此活动。“我已经爱上了这‘两点一线’的生活!”75岁的退休干部郭赛珍神采奕奕地说。
年2月,莆田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五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市共建成三星级以上“长者之家”38个、“长者食堂”62个,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3个。同年,莆田以“公建民营”新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供养特困人员养老服务工作,推动全市35家敬老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升改造个幸福院,实现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转型升级。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是回应群众期盼、彰显政府责任的一项意义深远的民生工程。目前,莆田市共有5.5万多名低保、特困供养对象,其中特困供养对象人,63.7%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
“现在不仅每个月有多元的补助金,看病吃药基本上也不用自己花钱。”秀屿区月塘镇西园村村民黄春模是分散供养特困对象。年刚纳入保障时,老人领到的补助金为元,如今每月可领元。
十年间,莆田市共保障特困对象4.97万人次,发放特困供养金5.69亿元;发放临时救助金1.7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3.28万人次。年,莆田市在全省率先打破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的统一;今年,莆田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提标,达到元/月,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均居全省前列。
与之同步的是,优质养老服务持续推进。年以来,莆田市累计投入万元,为位老年人(含名特困供养人员)购买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老人可点单式享受专业便捷的线上信息服务和线下实体养老服务,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正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