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绘靓三色画卷助力高质量发展

北京看雀斑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714221.html

[新闻页-台海网]

长汀县三洲镇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吕卓霖摄

浦城县十里莲塘田园综合体高标准农田伏浦菊摄

厦门五缘湾水清岸绿景美。夏志远摄

多彩福建,红、绿、蓝是最亮眼的三色。

这里是红色圣地——古田会议永放光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不朽篇章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近3万福建子弟参加长征。

这里是绿色高地——森林覆盖率连续42年保持全国第一,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清新福建”形象深植人心。

这里是蓝色宝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域面积比陆域面积还大,拥有海岛个,大陆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二。

……

多年来,福建省自然资源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福建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的决策部署,突出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绿色优先、经略蓝色国土,绘靓“三色”画卷,助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

传承红色血脉支持老区苏区发展

初夏时节,站在长汀县丰盈美丽的生态农场远眺,只见绿油油的果树满山头,以前的“光头山”已变成“花果山”。该农场位于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三洲镇三洲村。

近年来,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在此投入万元开展山坡地整治,通过平整土地、挖掘沟渠、修田间路、种绿化树等,使荒地大变样、生态环境大改善。

“看到这里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我又追加了投资,先后共投入多万元扩大种植面积。”农场的投资者沈树朝说,目前农场种植总面积达多亩,10多个贫困户在这里务工、实现脱贫。

饮水要思源,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将帮扶老区苏区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首要责任和一号工程,从政策扶持、项目争取到资金筹措、人才选派等方面倾囊相助。

优先项目支持,注入资金活水——

青瓦白墙住宅楼错落有致、农民公园绿树成荫……现今,宁化县淮土镇禾坑村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谁承想,几年前,这里还是坟茔遍地的荒山坡。

禾坑村的华丽蜕变,得益于旧村复垦项目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部分资金问题。全村共实施了旧村复垦55亩,获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收益多万元,有力地助推了村庄建设。

优先核定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交易,优先予以结算,省自然资源厅大力支持老区苏区县实施旧村复垦和历史遗留采矿损毁用地复垦。年以来,全省老区苏区实施旧村复垦和历史遗留损毁采矿用地复垦项目个,整治规模2.9万亩,交易指标面积1.5万亩,获得交易资金48.8亿元。

这些政策不仅给老区苏区县带来了大量的真金白银,还盘活了土地资源,增加了耕地,优化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大幅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地统筹了城乡共同发展。

做好要素保障,统筹用地需求——

总投资约30亿元,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0亿元、税收万元以上……年,明溪县经济开发区再添科顺股份公司这个“金娃娃”。

“从考察到签约仅用了1个多月,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了3个多月。”明溪县主要领导说,这不一般的“科顺速度”离不开自然资源部门给予的大力支持。

省自然资源厅领导每年都带队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实行“一清单三保障”机制,推动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老区苏区县每年各安排亩扶贫专项指标,优先用于保障发展特色产业、造福工程搬迁、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等用地需求。

年以来,全省共审批老区苏区县用地宗,总用地面积超12万亩;审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用地宗,总用地面积超5万亩,对老区苏区发展用地做到了“应保尽保”。

开展地灾搬迁,拔穷根惠民生——

去年5月,宁化县安乐镇马家围村贫困户夏老伯喜迁县城的新居,心里乐开了花。他原先居住的是破旧土坯房,屋后还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住进新居后,再也不担心刮风下雨了。”夏老伯说,而且学校、超市就在家门口,生活方便多了。

为了让受地灾威胁群众实行“愿搬尽搬”,省自然资源厅一方面对老区苏区的地质灾害搬迁重建对象实行叠加补助,做到应补尽补;另一方面全力保障地灾搬迁集中重建用地需求,减免各种因建房、购房产生的规费。这些惠民举措让数万人搬迁入住新居,远离地灾威胁。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在老区苏区县选择个村庄作为省级村庄规划编制示范村,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帮助一批贫困村庄找到发展方向,实现“旧貌换新颜”。

省自然资源厅还先后选派20多名优秀干部到宁化县、明溪县等老区苏区县挂职、驻村蹲点,开展实地帮扶工作。他们积极抓组织实施、引产业项目、补民生短板、添发展动能,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坚持绿色引领守护山清水秀

成片的波斯菊绚丽绽放,裸露的废矿山披上了绿装……走进连城县文亨田心铁矿废弃矿山综合整治项目,处处可见亮眼的风景。

作为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项目,文亨田心铁矿废弃矿山综合整治得到了省自然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颓败荒芜的废弃矿山正在变身为“地质公园”。

据了解,仅年,省自然资源厅就安排1.22亿元补助资金用于闽江流域废弃矿山治理项目。截至去年底,全省处闽江流域废弃矿山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治理面积亩。

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历史形成的废弃矿山约0个,影响植被面积约20万亩。这些废弃矿山大多处于业主灭失的状态,只能由地方政府负责治理,由于缺少资金,治理显得力不从心。

以问题为导向,大胆创新,省自然资源厅实施治理工程包,推广利用市场化方式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逐步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体系。至去年底,已向全省下发5批工程包,投资超8亿元,综合治理废弃矿山面积1.5万多亩。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从规划引领到强化监管、从前端预防到末端治理,全省自然资源部门把绿色优先的理念融入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每一个环节,频频添彩添色“福建绿”。

——绿色规划,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持续优化。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发挥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优先划好守好生态保护红线;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将各类自然资源统一到土地利用现状“一张图”上……一个“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正在逐步绘就。

——绿色管控,构建高效综合监管体系。审批从严,全省采矿权减少到去年底个,从源头减少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扰动;过程严管,在全国率先采用GNSS检查,并利用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实施“探、储、采、治、查”一体化监管模式,防止新添生态“伤疤”;违规严惩,对破坏生态的矿山企业,一律列入“黑名单”,实行联合惩戒。“十三五”期间,全省因采矿活动导致生态植被破坏的图斑数量和面积显著降低。

——绿色创新,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厦门五缘湾片区探索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模式,走出“水清岸绿价更高”的新发展之路;南平创新“生态银行”“水美经济”建设,把沉睡资源变资产、变资本……这些创新实践被自然资源部选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山高坡陡,地块小而散,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福建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面对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福建省多管齐下,严守耕地红线,迄今已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经略蓝色国土助力海洋强省建设

机构改革以来,省自然资源部门立足新职能,做好经略蓝色海洋大文章,助力海洋强省建设。

今年初,国家重大项目——厦门新机场用海初审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准,取得重大突破。

从年开始,省自然资源厅就成立了工作专班,并克服疫情影响,为项目顺利通过用海初审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和沟通汇报工作。如今,工作专班依然不松懈,全流程跟踪、服务、指导、协调,争取尽快获批用海,推动项目开工建设。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部门攻坚克难,对重大工业项目用地用海,做到了“优先保障”。在各级部门的配合努力下,上汽宁德基地、泉州芯谷等重大项目用海报批和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迅速的处置。

在保障依法用海的同时,省自然资源厅还坚持“发展保护”两手抓。

一手抓创新监管,守护蓝色资源——

针对“人手少”,强化“合力管”。他们探索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加强与海洋渔业、环保、水利等部门合作,联合开展“海盾”“碧海”“蓝剑”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违法用海多发态势得到明显遏制。

针对“发现难”,强化“天地网”。利用国家高分辨率观测系统和实时卫星数据,强化违法用海动态监测,实现全省陆域和海岸线、海岛岸线监测全覆盖。近一年来,共完成用海监测40多期、海岸线和海岛岸线监测17轮次以上,基本做到违法用海行为“发现在初始”。

另一手抓生态修复,把最美的岸线还给自然——

全省大力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出台全国首个滨海岸线保护规划、全国首部沙滩修复技术指南,近年共完成多公里海岸线修复;今年,4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入选年中央补助项目,获得补助资金12亿元,入选项目数和资金规模均居全国首位。

经过生态修复,一些曾经“伤痕”累累的岸线重现了白沙细浪、鱼跃鸟欢的美景: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濒危珍稀鸟类的保育不断刷新纪录;云霄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年年结伴“打卡”,逐浪嬉闹……

大河奔流开新路,层峦竦峙争高峰。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迈步新征程,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统一”职责,积极作为,持续让“红、绿、蓝”成为八闽大地最亮丽的底色。

来源:学习强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5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