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安豪宅彩映庚
彩映庚位于清流县赖坊乡赖安村。主屋坐东朝西,砖木结构,抬梁式木构架,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彩映庚建于清光绪年间,建屋持续两代人,历时30余年。由世袭郎中赖其章及其父所建。外有砖墙围绕,内为木质结构。内设一大厅,大小房间27间,门楼为砖雕结构,门楼柱础石为莲花形,门楼砖饰共6层:一层写有“彩映庚”,二层有“双狮戏球”,三层有如意云纹,四层有花卉等,五层瓦顶,六层顶棚,饰有圆形透雕“寿”字砖。门口有抱鼓石2个,石狮子一对。
大厅有牌匾2方:一方是清光绪十二年(年)丙戌岁阳月生员赖其章所立“历世恩荣”;另一方是清光绪年间赖其章及其子赖昌同所立“父子明经”。另各式杂木浮雕、透雕花板18片,各式花窗数片。
长校江坊贻毅堂
贻穀堂位于清流县长校镇江坊村。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年),三进大屋,辰山戊向,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占地面积约平方米。该屋共有用房60间,门外双重门楼(外门已毁),大门两侧镶有各种花卉图案砖雕,室内石柱础刻有精美图案,有鹿、麒麟等。有天井三个,天井及门口大坪均以砾石铺就。
该屋为圣旨旌表孝子江洪昌祖屋。江洪昌,太学生,字正熊,号呈瑞,生于雍正二年(年)五月二十四日辰时,殁于乾隆四十四年(年)十月二十一日申时。洪昌“自幼即知尽爱尽敬,得果物必给父母,父母命食,必与兄弟分食;父母疾,必亲汤药,先尝后进,侍席床,衣带不解;兄弟亡,则倾囊收养遗嫂、弟媳及众侄;凡乡里桥梁道路倾圮,必捐修”。善举诸多,后合乡咸指为伦常硕士,通邑咸推为名教贤人。
清乾隆五十年(年)圣旨旌表江洪昌为孝子,由抚宪给银于水口营上建孝子坊一座。
贻穀堂遗存文物有:
题有“恩荣”、“孝羲”的砖结构门楼一座(内门楼);木质牌匾两块,一块为“贻榖堂”,另一块为“世济其美”;伍文运题楷书对联一副,孝子坊遗址一处,水口营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被毁,留有孝子坊图纸;中厅、上厅留有各种捷报十多张。
里田田坪十家屋
十家屋位于清流县里田乡田坪村,主屋坐西朝东,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占地面积约4平方米。
十家屋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年)前后,由国子监优行监生授文林郎巫起文所建。整体建筑外围由围屋环绕,内计有大厅2个,小厅11个,大小房间间(其中围屋80间)。是一处面积大、建筑多、各项功能齐全的独具清代建筑特色的民居建筑群。
屋内所遗存文物有:
一、巫起文三媳吴氏所立节孝坊上的“贞孝流芳”石匾,立坊“圣旨”碑、记事碑及部分建筑材料,节孝坊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二、习武用铁关刀刀柄一把。
三、六副木质挂联:
1.楷书:
维读书足以明道义,能属节乃可振纲常
2.行书:
书记口王家世德杨休光史策,星言勤邑宰贤劳垂裕振冠裳
3.楷书:
秉性欲存天地气,读书常见至贤心
4.行书:
璧泮启前薇共见祖孙光国典,诗书承文志且欣乔梓耀宫墙
5.行书:
家传孝友情多适,座拥琴书乐有余
6.草书:
花气静垂朝露润,琴声遥送晚风清
十家屋的西北角,原建有土楼一幢,为长方形,三层,设有学堂及武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红军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后被团匪烧毁,遗存只见2米厚的墙基。
赖坊赖武翰林第
翰林第,又名行素居,位于清流县赖坊乡赖武村,主屋坐东朝西,砖木结构,抬梁式木构架,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翰林第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历时10年方建成,由清举人赖兆初所建。外有砖墙环绕,内为木结构。内设大厅、二厅、三厅,大小房间41间。是一座具有清代建筑特色的民居。
现所存文物有:
1.匾2块:一块为清光绪三十二年(年)岁次丙午秋月所立,匾文:“椿口口口”;另一块为清光绪三十二年(年)冬月所立,匾文:“文明继美”。
2.杂木浮雕、透雕、减地雕花板8片,图案有鹿、麒麟、狮子、喜鹊、仙鹤、马、凤凰、牡丹等花卉花窗数片。
3.墙上可见“恭报”、“捷报”十余张,其分别为赖祖龄、赖祖颐、赖翰越、赖成章、赖宜球、赖兆初、赖翰茧、赖宗礼、赖宗会、赖宗和、赖宗海等人之“恭报”、“捷报”。
4.精雕大案桌、小案桌2张。
东坑村陈氏牌楼
“陈氏一门”牌楼位于清流县余朋乡东坑村,为明隆庆辛未年(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兼理兵部右侍郎、云南巡抚的陈用宾所建。牌楼坐北朝南,四柱三间,高5.9米、宽5.1米,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木构,细木如意斗拱。双鱼脊,中间设宝葫芦。
牌楼正面悬挂有“陈氏一门”匾,背面悬挂有“东里奎光”黑底金字木匾。在“东里奎光”匾上方,镶有竖写“魁星坊”小匾一块。牌楼精雕细刻,匠心独具,金碧辉煌,气势磅礴,为清流县仅存的一座完整木构牌楼。
陈用宾,号毓台,幼年随父陈应春迁晋江定居,隆庆五年得中进士,官居要职,不忘桑梓,追根溯源,返祖地建门楼,以表追思祖地根本,不忘祖先恩德之情。
“陈氏一门”牌楼建于村口路中,以此为界,把民众的住宅区和宗祠、书院、庙宇等公共设施区一分为二。在多年的风雨飘摇中牌楼遭遇两次洪灾、一次火灾的三次劫难,现存牌楼为清嘉庆二年(年)重建。
清流林畲诒燕第
林畲诒燕第位于清流县林畲乡上塘堀自然村,是一幢以木结构为主体、辅以防火砖墙的清代建筑,原为林畲邱氏祖屋。整幢建筑坐北朝南,分为三进,有前、中、后三厅和左右正房及厢房20间,偏房二直14间,辅房一直6间,占地平方米。从正面看,除了正门之外,左右还各有一拱形边门。
进入正门为前厅,又称会客厅,有雕花木质屏风遮蔽,为平日接人待客之所。中厅为正厅,是家族议事、拜神的地方。前厅和中厅之间隔有天井,左右均有回廊相连。正厅天子壁后是后厅,是平日休闲之所,也可作族中孩童读书的地方。左右正房、厢房为族人的起居室。偏房除用作厨房灶间外,还可供下人居住。辅房是杂物间。两个拱形边门则主要供下人平日出入之用。
虽历经风雨剥蚀,诒燕第依然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几经修葺之后,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传统教育作用。
林畲诒燕第,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清流人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