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老区苏区加速度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pf.39.net/xwdt/171128/5882645.html

10月21日,上杭县才溪镇老红军林攀隆老人参观日新月异的才溪镇。福建日报记者林辉通讯员邓婕婕张敬年摄

新闻回放

年10月底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把10位老红军、军烈属和“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代表请到古田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同他们亲切座谈。习近平动情地说,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关心老红军、“五老”同志和军烈属的生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请他们言传身教,确保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

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指出,福建山区多、老区多,当年苏区老区人民为了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不惜流血牺牲,今天这些地区有的还比较贫困,要通过领导联系、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办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

年3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要梳理排查、抓紧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问题根源,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及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难点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东南网10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潘园园通讯员林静)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

福建是我国著名革命老区,有70个老区县(市、区),其中原中央苏区县(市、区)37个。老区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老区苏区县赢得了“红旗不倒”的美誉。

老区苏区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一句句叮嘱,饱含深情,语重心长,温暖了老区苏区人民的心。

牢记嘱托,真抓实干。五年来,省委省政府把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奋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让老区苏区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省老区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最贫困的县都在老区苏区范围内,23个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均为老区县,其中16个为原中央苏区县。为推动老区苏区实现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我省出台《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省政府成立革命老区扶建领导小组,建立老区扶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

老区苏区致贫原因各有不同,有的基础设施落后,有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有的资源禀赋不足。近年来,我省从规划、项目、资金等方面对老区苏区加大倾斜和帮扶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现代产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

设立专项补助金,“真金白银”助振兴。从年起,我省设立原中央苏区财力补助资金,每年安排7.96亿元补助全省37个原中央苏区县(市、区),4个视同原中央苏区的县(即安溪、南安、永春、德化),以及11个闽东苏区县。

想致富,先修路。衢宁铁路、兴泉铁路、莆炎高速……立体交通架起老区苏区腾飞之翼。全省老区苏区实现了市市通快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其中,闽西老区从昔日铁路网末梢一跃成为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枢纽。目前,所有老区县城15分钟内都能上高速,红色旅游已成为带动我省老区苏区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老区“造血功能”。近年来,我省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发挥老区苏区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发展,培育宁德新能源及汽车、三明金属及深加工、南平林产加工及浆纸、龙岩工程机械及专用设备等一批老区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品牌企业和十亿级品牌企业。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建倡导的山海协作、联动发展的要求,我省不断深化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年开始实行省领导挂钩指导,省直单位和沿海经济较发达县(市、区)对口帮扶重点县制度。沿海经济较发达县(市、区)每年落实对口帮扶资金不少于万元,年共落实帮扶资金3.27亿元,重点用于老区苏区贫困户脱贫增收项目。目前,全省共认定32个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其中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与对口帮扶的沿海较发达县建立了共建产业园区。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年起,按县(市)万元,区万元标准,每年给予老区1.81医院综合改革补助,医院综合改革。加强老区县社会福利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建设,全省建有69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62个在老区县,占比90%,年新建农村幸福院个,老区村个,占比54%。

总书记的重托,老区人民的期盼,获得了铿锵有力的回答。统计显示,全省老区苏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年底的44.96万人,减少到年底的人,个老区苏区建档立卡贫困村已有个实现退出摘帽。年,全省老区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6万亿元。五年来老区苏区GDP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老晏脱贫有“套餐”

东南网10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方炜杭全幸雅通讯员江月兰)

“再过几天,这箱蜜又可以卖了。”晏根有每天都要到山上转几圈,看看他负责的蜂箱,这是他的主要收入。

以前,他是明溪县城关乡狮窠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底,村里成立养蜂合作社,邀请老晏一起养蜜蜂。老晏把县里补助他的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到合作社,每年都能得到元的保底分红。蜂场、蜂种、技术、耗材等都由养蜂合作社统一负责。

合作社负责人曾金明是返乡创业的90后,他见证了老晏的变化。学了一段时间养蜂技术,老晏已在合作社里当起了养蜂师傅,负责近两百个蜂箱,一年收入好几万元。

一年下来,狮窠村已有51户贫困户像老晏一样成为各类合作社的社员,前不久大家都刚领了分红。此举是明溪县探索出的“政府定菜单+贫困户点餐+合作社搞服务”菜单制特色扶贫模式。

政府综合县域产业发展情况和贫困户意愿,推出“红豆杉、柑橘、香菇、猕猴桃、淮山,槟榔芋、青钱柳、珍珠鸡、棘胸蛙、养蜂、湖羊”等可选菜单,对参加“菜单制”产业扶贫的农户,明溪县每户给予不高于元补助。

贫困户在帮扶责任人指导下从扶贫菜单中选择1~2项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项目,制定针对性强的脱贫致富措施,“一户一策”,做到措施“精准”。

各专业合作社根据扶贫办提供的“一户一策”汇总情况进行项目对接,与贫困户开展订单合作。

明溪县扶贫办干部陈会鹏告诉记者,全县有户参与菜单制特色扶贫,实现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都有增收产业。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主要将帮扶资金投资入股光伏扶贫项目。当前明溪正开展第二轮“菜单”扶贫。年,明溪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全部脱贫。

金山喜看“白露仔”

东南网10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郑雨萱)

入秋,浦城县水北街镇水尾村海拔米的金山上,锥栗大户邱家宇在山间的亩锥栗树,沉甸甸的“白露仔”挂满枝头。这是邱家宇回乡创业的第三年。让这位地产商转换身份回归大山的,正是这漫山遍野的“白露仔”。

“白露仔”是浦城本地锥栗品种。水尾村海拔高,产出的“白露仔”口感甜糯,品质上佳。白露一过,锥栗挂果,各地赶来的商贩开着货车,把村道挤得水泄不通。“我们村有户人,几乎家家户户种锥栗,可真正靠锥栗赚到钱,也就这几年的事!”村支书陈火生说。

水尾村地势偏僻,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山高路险村幽成为水尾村脱贫致富的“拦路虎”。长期以来,这个省级重点贫困村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都不完善。

村里曾经的国定贫困户吴光进说:“以前只有山路,锥栗产量低,外面的人不愿进来,村里人也难出去,我们把锥栗背出去兜售,一斤卖不到5元钱。”

从年起,水尾村陆续争取到了竹山机耕道改造、道路硬化等项目,逐步完善基础设施。

“现在,村民发展信心足了,种锥栗观念也变了。”陈火生说,以前村民任由锥栗树生长,一亩产出的锥栗收入才几百元。“农技专家入村传授锥栗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现在锥栗产量比以前翻了一番,今年市场最高收购价一斤13.5元,我家20多亩锥栗纯利润近8万元。”吴光进说。

靠着踏踏实实种好“白露仔”,年水尾村实现脱贫“摘帽”,年全村18户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如今,全村锥栗种植达到多亩,年产量20多万公斤,去年村人均收入达到元,村集体收入11万元。

水尾村的变化,让邱家宇动了回乡发展的念头。年,他响应浦城县提出的“浦商回归”,承包下村里的金山,建起锥栗示范园。“我在金山上种植有机锥栗,保护生态的同时带着农民致富。”邱家宇说,目前他已陆续投资多万元,一年可为周边居民提供近万个劳动岗位。今年初以来,邱家宇和村里共同在提升“白露仔”附加值上下功夫。如今,村里已申报注册“白露仔”地理标志商标,邱家宇打算为锥栗示范园配套建设锥栗加工厂、冰库等设施,将“白露仔”销往国外。

苏家坡的新契机

东南网10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李凌生张杰通讯员林斯乾)

百余栋小楼清一色蓝灰的屋顶,洁白的外墙装饰着风格独特的彩绘图案,村子中央一方池塘水波粼粼……上杭县古田镇唯一的畲族建制村——苏家坡村沐浴在秋光里。

“到这除了领略少数民族风情,最重要的是参观红色景点。”苏家坡村党支部书记雷焕龙说,村里明末建筑“树槐堂”是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清代民宅“鸿玉堂”曾为我党早期党校闽粤赣三省干部训练班所在地,圳背岩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主席洞”,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休养、读书。

丘湘华是年嫁到村里的,在她眼里,苏家坡曾经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房子破旧,杂乱的电线像蜘蛛网,苍蝇蚊子很多”。

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苏家坡发展迎来新契机。“当年底,我们入选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试点村,第二年获得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支持。”雷焕龙说,从那时起,苏家坡的发展走上快车道,通过实施“三线下地”、裸房整治、道路硬化、屋顶立面改造、建设文化公园等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苏家坡还修缮了“树槐堂”“鸿玉堂”等遗址,完善了“主席洞”周边基础设施,村里的红色培训和旅游逐渐兴起。

在村庄整治过程中,苏家坡从红土地汲取正能量,在全体党员中倡导公德、公道、公心“三公”精神。为美化村容村貌,当地10余户党员和群众主动拆除了鸡寮,并将腾出的空地低租金租给村里种植景观植物。

建设项目增多,村里要求村干部不参与任何公共项目,把赚钱的机会留给普通村民,符合条件的村民都可以报名参与、公平抽签。村民雷济元说:“抽签承包项目,不用靠关系,大家心服口服。”

有利自觉回避,有责主动担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党员干部利用当地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办起了水泥厂、轻钙厂等企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后来,为推动村里产业转型,这些党员干部又带头关停了污染企业。村民雷游松停办水泥厂,养殖棘胸蛙,获得国家专利,续上了富裕的薪火;村民雷金荣在多亩山林里放养贵妃鸡,年出栏60万羽,年创办休闲农庄,探索推进乡村旅游。

“去年,《古田军号》开机,剧组在苏家坡取景。”丘湘华说,《古田军号》的热映让村子更火了。游客越来越多,丘湘华被古田旅游集团公司招为驻村讲解员,接待来苏家坡参观的游客,能在家门口就业,生活简单而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说,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我们早就是‘三无’村了,村里无贫困户、无低保户、无五保户。去年,苏家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2万余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元。”村支书雷焕龙信心满满,下一步苏家坡将以民俗小镇建设为重点,同时将“鸿玉堂”打造为古田干部学院重要现场教学点,积极融入古田红色景区培训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局,并发挥对未来特色养殖产业优势,发展亲子研学、亲子互动等产业,进一步吸引游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79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