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地处福建省中西部,沙县小吃闻名遐迩,被誉为“国民美食”。沙县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县之一。今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沙县老区苏区考察调研时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近年来,沙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以实际行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动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久久为功,发展特色富民产业
20多年来,沙县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定不移推动小吃产业发展,沙县小吃业成为特色富民的支柱产业,沙县人成功走出了一条依托小吃创业致富的新路子。
加强组织,推动发展。专门成立小吃工作领导小组、小吃办、小吃同业公会、小吃集团等组织机构,设立驻外联络处和党支部等,领导推动和服务小吃业发展。从年开始,把每年12月8日定为小吃节,以此为平台宣传小吃品牌,还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港澳台地区举办推介会,有效推动了沙县小吃的发展。目前全县有6万多人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并且辐射带动30多万人创业致富。
加强培训,引导创业。建立小吃培训中心,为老百姓提供技能和创业培训,对贫困户实行“三免三优先”,即免费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技能鉴定,优先办理职业资格证、会员证、商标许可使用证。20多年来投入培训推广资金1.2亿元,举办培训班期、培训2.4万人次,其中贫困户余人次,有力引导和带动贫困户快速脱贫。全县户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3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沙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
加强帮扶,精准扶贫。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帮扶,能独立开店经营的,由各地联络处帮忙找店开店,不能独立开店经营的,由联络处代其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店,或参与务工;对缺乏资金的贫困户,依托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精准扶贫担保基金、小吃创业贷等,为他们外出经营小吃提供资金支持,全县累计贷款.5万元,扶持贫困户户,累计发放贴息资金.53万元,确保每位贫困户有人帮、有人带、有资金。全县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年的.75元增加至年的.2元,增长.2%。
再接再厉,全面巩固脱贫成果
沙县通过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创新制度,稳定巩固。在实现全面脱贫基础上,及时扩大范围确认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建立农村相对贫困家庭一对一帮扶机制,继续为农村相对贫困家庭提供帮扶,防止边缘户出现返贫。深入探索开展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计划,共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户人,在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创业等方面制定政策进行帮扶,稳定实现城市困难家庭“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同时,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县级财政稳定投入,分项优化现有帮扶政策,围绕产业增收、就业增收,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保障和救助等方面精准施策,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深化改革,助推巩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设立乡(镇)级和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继续为贫困户提供贷款额度为单户5万元以内、贷款期限累计不超过3年、按基准利率由县级贴息的贷款政策,解决农户创业致富“担保难、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为他们发展生产、外出经营小吃等提供创业资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推广专业化经营模式,鼓励乡镇、村民小组拿出山场51%股权,评估转让给国有林场,由国有林场经营,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既有效提升森林亩蓄积量,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强化督查,确保巩固。建立扶贫领域监督检查联合工作机制,由纪委部门牵头组织开展“1+X”专项督查,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联合纪委、财政、扶贫等多部门强化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联合监管,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使用制度落实。同时,实行脱贫不脱钩,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继续开展入户走访、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定期回访等,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紧扣民生,创造更加美好生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沙县县委、县政府面对脱贫攻坚成果不自满、不松劲,继续扎实工作、勤政为民,团结带领沙县人民开启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
抓保障,优化健康水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探索“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向“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转变,积极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同时,将医改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险资助参保、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医疗救助、家庭医生签约等各项健康扶贫政策,保障贫困户就地就近就医,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通过深化医改,沙县人民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全县人均预期寿命为79.87岁,位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办实事,满足群众需求。针对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等民生短板,着力落实惠民政策,近5年,累计实施城乡教育、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垃圾处理等为民办实事项目件。新增9所学校1.06万个学位,城区学校学位紧缺问题得到缓解;创建44个乡村乐龄学堂,惠及1.2万农村老年人;打通“断头路”15条,实施道路白改黑及改扩建12条,改善了城区南北交通瓶颈问题;改造提升7个老旧街巷,完成4个农贸市场改造,群众各方面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优环境,提升幸福指数。近5年,沙县通过花小钱办大事,新建或改建了七峰叠翠森林公园、鼓楼坪公园、铁路公园等17个城市公园以及虬龙桥、“印象沙县”3D水幕秀、“灵动沙县”喷泉秀等14个深受群众喜爱的网红新景观和消费新热点。城市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连续荣获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沙县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人气集聚,年县外户籍人员来沙县购买新建商品房占比达41.7%,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来源:年第5期《党建》杂志,作者: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县委)
监制/李小标责编/刘文韬编辑/朱琳瑄制作/朱琳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