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老宅位于三明市明溪县胡坊镇柏亨村的南山下,是一幢坐东南朝西北的平脊悬山顶木构架的民居。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年),咸丰八年(年)被大火化为灰烬,重建于同治六年(年),迄今有余年。
老宅背靠逶迤跌宕的南山象鼻峰,面向绿水长流的定全溪,门前拥有百亩良田。建筑物高低错落,布局合理,又有小溪拱桥,石铺古道,便利老宅居民的生产生活。
老宅现存建筑面积平方米,系二进厅的闽西北传统民居建筑。它以大门、天井、大厅为中轴线,两边厢房、护盾、旗杆等对称排列。大门外还有砖埕、围墙、门坊和半月塘。其中以大厅、门坊、旗杆的建造最为讲究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与高超的建筑技术。
大厅有前厅与顶厅,顶厅比前厅高大,层次分明。其宽5米,进深7.8米,中脊梁高5.9米,采用榫卯与斗拱结构的抬梁穿斗11架梁。粗大的柱子底下均用石础铺垫,十分平稳牢固。梁、枋、雀替、斗拱等部位雕刻着精致的祥云、枝叶、花瓣等,做工讲究,装饰华丽,保存较为完整。
门坊全用砖石构筑,门额正面题写“象过秋馨”,寄托着象鼻峰下的居民享受和谐温馨家庭生活的愿望,背面有“德展聚瑞”四个字,表达着陈氏族人施行善德而凝聚吉祥平安的心意。题字出自清代当地文化名人济绅的手笔。门坊外侧还有用小卵石精心铺就的双层平台,周围辅以宽大光滑的石板栏杆。一踏上平台,就给人一种庄严稳重和富贵人家之感。
最具有特色的是门前两根对称矗立的旗杆。它有3层楼多高,气度不凡;底部胸围近2米,顶部胸围也接近1米,堪称庞然大物。它的底、中、顶三部分各由方形、圆柱形、圆锥形三种造形的石柱榫卯结合连成一体。中、顶部连接处装置一个梯形花盆,四面雕刻古钱图案,十分壮观。各部的石柱均有二三千斤重,如此沉重的石柱在没有机械设备的当年能安装得准确、严密、稳固,可见那时工匠的惊人技艺。据了解,旗杆作为悬灯、挂旗之用,挂红旗粜红米,挂黄旗粜白米。由此,可略知当年老宅主人的豪华气派。旗杆底部刻字记载:清乾隆四十年,由陈氏后裔陈耀璠、陈基黼捐资立。
柏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陈瑶山意外得宝发财建房的故事。陈瑶山系贡川陈氏的第24代裔孙,靠几亩田地辛勤耕作,只能糊口度日。有一天,他在村尾桥头遇到一位老道人,得到找宝谜图的明示,便在顺懿宫门前的石马下挖到为数不少的银锭。第二年就选择南山象鼻峰下建成两幢民宅,还添置了门前的百亩良田,做了铺桥筑路的善事,让子孙安居乐业,世守其间。可惜好景不长,咸丰八年,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在胡坊境内与清兵激战,战火祸及陈氏老宅,两幢民房一夜之间化为灰烬。
现存的一幢陈氏老宅是第27代裔孙陈元桂于清同治六年重建的,因资金不足,规模无法与原宅相比,装饰也未能尽善。但其大厅装饰及保存下来的旗杆、门坊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